身边的“哑巴”原来是张承禹
还原张承禹被抓前生活轨迹帮助警方引他下楼的工友:也算为民除害
12月10日,江西南昌市乐化镇,张承禹藏匿在一栋破旧楼房里。组图/记者向帅
长沙民警赶到张承禹藏匿的住所附近走访调查。
年8月2日,长沙望城一按摩店发生一起六死两重伤命案,死者中有一名婴儿。涉嫌犯下这起命案的人,名叫张承禹。
七八年前,张承禹逃亡到了江西南昌乐化镇。他与人交流时只会“啊啊呀呀”,让当地人都以为他是个哑巴。看似孤苦可怜的张承禹得到了当地人不少的帮助,有人请他看守鱼塘,还有人觉得他可怜,工地上需要工人的时候,就会叫上他。12月9日,张承禹落网。
12月10日,潇湘晨报记者实地走访乐化镇,通过采访向张承禹提供住处的鱼塘主及工友等人,试图还原他被捕前的生活轨迹。
潇湘晨报记者向帅江西南昌报道
“知道‘哑巴’是一个杀人嫌犯,我心里很不舒服,甚至自责。”
12月10日,江西南昌乐化镇,裘晓民(化名)对潇湘晨报记者说。他口中的“哑巴”是11年前涉嫌在长沙望城犯下六死两重伤命案的张承禹。张承禹藏匿期间与人对话时只会“啊啊呀呀”,以至于当地人都以为他是个哑巴。
裘晓民与张承禹是相处多年的工友,手机中所存张承禹电话的名字也是“哑巴”。
12月9日,裘晓民应民警要求,将张承禹从工地上的五楼引了下来。他事后安慰自己,“配合民警抓住嫌犯,也算为民除害”。
曾蜗居天桥下靠好心人救济度日
张承禹犯案时间为年8月2日。据乐化镇多名接触过张承禹的知情人士回忆,他出现在镇里应该是七八年前,准确时间无从得知。
起初两三年,张承禹以流浪人员身份蜗居在昌北国际机场附近一天桥下,住在彩条布搭建的简易棚内。为隐藏身份,他基本不与当地人接触,靠捡垃圾为生,时常获得一些好心人救济。
简易棚后来因为脏乱差,影响形象且存在安全隐患,被当地政府予以拆除。
此后,张承禹辗转了几处地方,最近两年来一直借住在乐化镇江桥村,一位鱼塘主收留了他,让他住在一个破旧楼房里,不收租金,只让他顺便帮忙照看一下鱼塘。
藏匿期间,张承禹不主动与人交流,逢人说话通常只会“啊啊呀呀”,以至于接触过他的人都认为他是哑巴。有人试图通过写字等方式与其交流,可张承禹就是不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大家干脆给他起名叫“哑巴”。见其孤身可怜,一些好心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只要工地上有简单的活干,裘晓民会打开手机通讯录,给“哑巴”发去短信询问:“明天有空做事吗?”张承禹通常答复说“好”。
10日下午,潇湘晨报记者在乐化镇一处建筑工地见到了裘晓民,他向记者描述了张承禹被抓捕的一幕。
工友配合民警将张承禹引下楼
抓捕行动在9日下午,裘晓民和张承禹等人在乐化镇乐化村一工地上干活。裘晓民在一楼搅拌混凝土,张承禹在五楼楼顶,负责将倒在楼面的水泥摊平。
下午3时多,工地门卫陈先生注意到,几辆小车围着工地转圈。很快,十余人径直来到施工现场,有人出示警官证亮明身份后,要求裘晓民配合抓捕“哑巴”。
“民警怀疑‘哑巴’是名杀人嫌犯,让我配合抓人。”裘晓民上楼前,民警多次交代“想办法把人从楼上安全引下来”。裘晓民上到顶楼时,“哑巴”正在专心做事。
“我们去别的地方做事,你跟我下楼。”两人一前一后下到一楼,蹲守在此的民警冲上前将张承禹控制住。
“你是不是张承禹?”民警边询问边拿出照片比对,“哑巴”说话仍是“啊啊呀呀”。裘晓民注意到,“哑巴”最后点头承认了。
相处多年,“哑巴”给裘晓民的印象是“听话老实”,尽管有时脾气暴躁,但很少与人发生冲突。
当得知“哑巴”是警方通缉11年的杀人犯之后,裘晓民内心不舒服,甚至自责,不过他安慰自己,“配合民警抓住嫌犯,尽了一点力,也算为民除害”。
10日下午,潇湘晨报记者来到张承禹被抓现场,这里是处厂房,两栋5层高的厂房正在改造装修。据工人们说,“哑巴”9日才进入工地做事,没想到当天下午就被抓走。想起工友是杀人嫌犯,不少人表示后怕。
为借住曾写下“我不是坏人”
收留张承禹的鱼塘主裘先生是乐化镇乐化村青坑组人,他的鱼塘位于江桥村,离组上步行约10分钟路程。
10日下午4点多,潇湘晨报记者来到乐化村青坑组发现,小组入口处停了一辆悬挂湘A牌照的警车,几名便衣警察在张承禹借住的鱼塘附近走访调查。经询问,他们是长沙公安民警,不过记者现场未见到嫌疑人张承禹。
尽管张承禹常在组上闲逛,但很少与人交流,村民对他也了解甚少,只知道是外来人员,大家就多了些防备,也不敢和他打招呼,每次看见都离得远远的。
张承禹借住的处所是栋两层楼的红砖房,据鱼塘主裘先生介绍,是二十多年的老房子。两年前,没有住处的张承禹在附近流浪,裘先生见其老实,便让他住下来了。
潇湘晨报记者注意到,这栋楼有4间房和一间厨房,张承禹居住在二楼靠里屋,五六平米空间内摆放一台电视机、一把电风扇、一个陈旧的衣柜,靠窗的床上堆满了衣物。
一楼厨房上了锁,民警交代裘先生“不能让人入内”,记者透过门缝注意到,里面十分简陋。张承禹以前在一旁空地上种了大白菜、大蒜和生姜等,屋后还养了两只鸭。
“这里就‘哑巴’一个人住,开始让他帮忙看一下鱼塘,后来发现他也没怎么照看,我也没怎么指望,有空就自己去鱼塘看一下。”裘先生说,张承禹白天外出打零工,晚上回屋里睡。
为了借住此处,张承禹曾写下“我不是坏人”几个字,裘先生看其老实巴交才好心收留。“知道他是杀人犯后,我怕得要命。”裘先生说。
经过案发地都会想起这个案子
张承禹案原专案组民警:每年嫌犯父母阴生都会去其老家蹲守
潇湘晨报记者曹伟长沙报道
“这么多年压在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移除了。”12月10日,张承禹案的原专案组民警向潇湘晨报记者感慨,这么多年来,长沙警方从未放弃过对嫌疑人的追捕。
民警介绍,这么多年以来,为追捕嫌犯,专案组成员跑遍了全省和长沙周边重要城市,每年逢年过节和张承禹父母忌日等节点都会去其老家蹲守。张承禹父母和大哥早年去世,老家有感情的亲戚只有抚养他长大的嫂子。
民警表示,如今张承禹落网足以告慰当年惨案的受害者,也让这么多年警方的付出有了价值。
曾是原专案组成员的一块心病
“案发现场非常的惨烈。”民警回忆,他曾第一时间赶赴了案发现场。案发地是辖区的一家按摩店,一共有6人死亡,两人受伤。按摩店为宁乡人李萍(化名)经营,张承禹曾在李萍的店里做事,因与李萍存在感情和经济纠纷,导致命案发生。案发后李萍的三个亲姐妹和另外一名搞卫生的亲属,以及两名年幼的侄儿侄女遇害。
“李萍和另一个侄儿也被铁棍敲晕了,小孩子头上有很多血,当时我们以为他们不行了,但奇迹般地抢救过来了。”民警回忆,案件性质非常恶劣,嫌疑人手法非常残忍,社会影响也很大,专案组誓要将嫌疑人缉捕归案。
每年嫌犯父母阴生都会去其老家蹲守
民警回忆,在案发后,望城警方全力缉捕嫌疑人张承禹。他作为专案组成员,案发后曾前往张承禹的老家桑植县沙塔坪乡待了三个月。
“他家住在山顶上,交通非常不便,爬上去都要一个小时。”民警回忆,当时正处夏天,民警在当地组织了搜山工作,但始终没有找到其踪迹。
为了方便办案,民警只能随便找到一些能住的地方,炎热的时候,将地面用水打湿,直接睡在地上。
此后,专案组成员还多次赶赴全省各个城市以及湖南周边多个重要城市广州、南昌等地进行核查。
但张承禹仿佛人间消失了一般。
“当过刑警的人都知道,案子一天没破,我们的心一直是悬着的。”民警回忆,此后每年,专案组成员在逢年过节,张承禹父母阴生、忌日还有他嫂子生日的时候,都会去其老家。
看照片一眼就认出了他
民警介绍,专案组对张承禹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社会关系进行过详细调查。根据此前背景调查,张承禹父母去世较早,对父母比较孝顺,有一个哥哥也在早年去世,张主要由其嫂子抚养长大。其嫂子也是其在老家唯一有感情的亲人。
另外,据民警调查,张承禹野外生存和反侦察能力都比较强。
“他不是一个传统意义的现代人,可以不用现代生活的很多工具,在大山里有玉米就吃点玉米,有红薯就挖点红薯,想吃荤菜了就去别人家偷点腊肉或者是鸡。”民警介绍,后来的侦查表明,在杀人案发生以前,张承禹就有过偷盗行为,但此前未被公安机关打击过。
长年对此案的追踪,让张承禹这三个字和他的影像已经印在了专案组民警的脑中,几代刑侦人都参与过此案的侦办。
12月9日,张承禹在南昌落网的消息传来,这位民警一眼就认出了对方。
“当时感觉太激动了,他最有特点的是他的嘴巴,还有一张照片是他低着头眼睛朝下看的照片,看过之后我们都确信,这个人就是张承禹,没跑了。”民警介绍。
重访
11年前的案发地已成烧烤店
潇湘晨报长沙讯12月10日下午,潇湘晨报记者再访张承禹案发地长沙望城新月小区。途经小区内一家便利店时,店主告诉记者,案发地址就在离自己店的不远处,但当时的按摩店已不复存在,“现在已经换成了别的店”。
案发地新月小区西城路,道路两边为楼层不高的房屋,房屋的一楼为各种各样的便利店、美发店、夜宵店。顺着便利店店主指引,记者发现,案发时的按摩店,现在已经成了一家烧烤夜宵店,下午到达时,店门虽然没关,但没人在店内。
不久后,店内来了一家三口,记者上前询问,男子称只是店内的工作人员,且刚来没多久,并不清楚具体情况。
这个门面的房东为居民龙先生。龙先生在案发当年接受潇湘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是在签合同的时候,才知道受害人李萍(化名,案件幸存者)是要在他房子的一楼开一家按摩店的。也是在这个时候,他第一次看到了张承禹。张承禹给龙建华的第一印象是“话不多”。
在龙先生印象中,这个经常穿白衬衫、黑裤子的短头发男人看到他,大多数时候是点头笑笑,偶尔也会开烟。碰到是吃饭时间,龙先生下班了回来,张承禹在门口碰见了,也会说声“一起吃吧”。龙先生从没和张承禹、戴某萍他们一起吃过饭。
记者上到该栋房屋的二、三、四楼,在每一层都敲了门,但均无人开门。
“当时出了命案之后,案发现场都围了起来,我们都进不去。”一家餐饮店的老板说。另一家店的老板也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在此经营的时间不长,但对“张承禹”这个名字依旧有所耳闻。
“我在这里住了很多年,知道有嫌疑人在我们住的这个地方杀了人后,十分惶恐,每天都提心吊胆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都以为他(张承禹)不在人世了,没想到最终还是被警方抓获了,我们悬着的心也终于可以放下了。”一位住在新月小区的老居民说。
潇湘晨报记者於广强
记者手记
11年前案发后,本报记者刘建勇曾探访过张承禹的老家,并在他家住了一晚。他的一篇旧闻,或许能为我们勾勒出另外一个角度的张承禹。以下稿件中未标明年份的时间,均为年。
“我曾在张承禹家住了一晚”
在南昌被抓的张承禹,11年前案发后,我去过案发地以及他老家桑植采访。根据我的了解,我以为在野外有很强生存能力的他会躲在广东或广西哪个林区伐木——伐木是很辛苦的活,林场不大会认真看伐木工的身份证,而且,张承禹以前也伐过木。
老家人最初的反应:他怎么会杀人?
8月2日上午,锁定嫌犯是张承禹后,有一路警察从长沙出发,到了桑植沙塔坪乡大庄村大庄组。张承禹的大嫂李梅芝记得警察大概是下午4时左右到的,“都出了一身大汗,光着上身,衣服拿在手上”。
张承禹兄弟姐妹五人,张承禹是最小的。大哥14年前去世。二哥张承池一直单身,和他共住在祖屋。两个姐姐嫁在外地。
张家的祖屋是一栋木房,张承禹的大哥结婚后,紧邻着祖屋另外造了个木房。
李梅芝说,她看到警察的时候“吓了一跳”,尽管她不相信小他20岁的小叔子是杀人嫌犯,但她还是接受了警察的说法,“公安局的讲是他,那肯定就是他”。
张承池也对弟弟张承禹涉嫌杀人感到不可思议:真找不到他会杀人。“找不到”是张家界一带的方言,意思是“不知道”。
李梅芝的小女儿、张承禹的侄女小张承禹4岁,是个聋哑人,侄女婿是入赘上门的,在外打工。侄外孙张小起对小爷爷张承禹感到很陌生,只记得7月底,很少打电话回家来的张承禹在电话里要侄外孙“好好读书”。
大庄村,张承禹的本家以及别姓村民都对张承禹涉嫌杀人感到很震惊:他会杀人?他在家里很老实的,连话都不大讲。
14岁前,张承禹都只穿一件衣服
蔡国语是张承禹的远房表哥,住在大庄组山下的沙塔坪乡。蔡国语跟张承禹的接触很少,蔡国语记得,小时大家一起玩耍,张承禹总喜欢自己躲在一边。“有时,有人说他没用之类的下流话骂他,他也没表情,只是平静地看对方一眼就走掉了。”
蔡国语的记忆中,直到14岁前,张承禹都只穿一件衣服。“浅蓝色,粗布的长衣长裤,后来打了补丁。夏天上身就不穿,冬天里面再套一件棉衣。”
大嫂李梅芝说张承禹做农活“是把好手”。农活好手张承禹干到20岁,家里还是四壁空空,跟家里人说要去广东打工。张承禹20岁那年是年,打工潮刚刚兴起。
张承池说他老弟“运气一直不好,做的都是苦力”,张承禹的第一份工,是在广东某山区伐木。其后,他还在建筑工地上干过。至于如何辗转到了长沙,如何和李萍认识,张承池就说不清了,原因是张承禹“在外面打了十多二十年工,回家没到10次”,“回来了也不讲在外面的事,只是说苦,赚不到什么钱”。
在大庄组山下路边住的张承武说张承禹“应该没有说假话”,他仅有的几次看到张承禹回家,张承禹身上穿的“都是些不好的衣服”,“不像别的打工的,穿得一身洋气回来”。
张承禹的父亲是年去世的。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后,张承禹回来了。在家里待了一年后,张承禹又出去了。问张承禹在外面做过什么事、和什么人交朋友,张承池连连回答“找不到(不知道)”。
家人以为他会跟带回来的那个女人结婚
8月31日晚,记者在张承禹的家住了一夜。这天傍晚,张承禹的大嫂李梅芝在堂屋生了个火做饭,李梅芝的聋哑女儿在隔壁房间生了个火做饭,再过去一间房,张承禹的二哥也生了个火做饭。张家的三个人各做各的饭。
张承禹最后一次回家是年的农历3月。回家的原因是大嫂李梅芝60岁大寿。这次张承禹带了个女人回来。之前的几次回家,张承禹都是一个人。
按当地乡俗,李梅芝的寿宴安排在早上。因为丈夫去世多年,又无儿子,李梅芝的寿宴很低调。只请了同族亲戚吃了个早饭
张承禹是午饭时候回来的。李梅芝说,张承禹是“空手回来的”,没给60岁的大嫂送什么礼物。
山路崎岖,没走过山路的人从山下走到山上张承禹的家,要40分钟甚至1个小时。有人看见,那个女人是张承禹背上山的。
张承禹带回来的女人后来证实,正是李萍。李梅芝和张承池以为李萍会和张承禹结婚。
潇湘晨报记者刘建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