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生成能力检测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971035.html

“疫”面之交见真情

——张家界用心用情服务滞留游客

“不是亲人胜亲人,我们在这里很安心!”8月8日,来自上海的60岁女游客刘珊一再表达她和同伴对武陵源区干部群众的感激之情。

△上海游客刘珊的感谢信

7月下旬,刘珊和22名同伴抵达张家界,然而张家界突遭疫情,下达游客不得离张的通知。为妥善安置滞留游客,武陵源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及时将刘珊一行集中安置酒店,并安排文旅、医疗等部门工作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

“在张家界,我们享受到了五星级的服务!”刘珊说。如今,她们安心居留,遵守当地疫情防控规定,期待张家界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突遭疫情,张家界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迅速成立游客服务组,下设后勤保障等8个小组,在确保严格落实疫情联防联控要求的同时,用心用情服务游客。一系列暖心之举,收获了滞留游客的信任和真情。

8月2日,同为上海游客的周先生和两位同伴将价值一万元的口罩,消毒液,酒精,防护服等防疫物资捐赠给张家界防疫一线工作人员,以表达对张管局、武陵源区锣鼓塔街道、客栈工作人员的感激之情。“比起我们在这里收获的感动,这点捐赠不值一提!”周先生告诉记者。

周先生一行7月底从上海飞抵张家界,还没来得及进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游览,便因疫情滞留在公园门票站附近的栖泉客栈。张管局和武陵源区锣鼓塔街道获悉这一情况后,随即派人上门解释政策,提供帮助。“游客被滞留在这里,我们内心有愧,但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措施也是为了他们和家人的健康,我们只有用心服务来弥补。”当地工作人员表示。

△武汉游客翟勇彬(红马甲右一)在酒店做志愿者   

滞留游客甚至主动请缨,相助张家界疫情阻击战。来自武汉的翟勇彬今年0岁,7月下旬自驾车到张家界,他被安置在张家界青和锦江国际酒店后,自发在大堂服务台做起了疫情防控志愿者。去年武汉发生疫情期间,居家隔离两个月的翟勇彬感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大爱,所以对这次武陵源突如其来的疫情感同身受,也特别理解当地采取的严格措施。

 “中国,verygood!”8月6日,同样安置在这家酒店的德国籍游客Anton向前来慰问的武陵源区政府工作人员大加点赞。据了解,此次滞留武陵源的外籍游客共18名,其中,澳大利亚籍游客Shay与英国籍游客Josh在中国生活工作多年,去年在武汉有3个月的“抗疫”经历,此次在张家界遭遇疫情,他们十分淡定,在酒店房间里一同专注观看足球比赛。他们说,中国的抗疫措施让人放心,张家界善待游客的行动让人安心。

△外国游客接受媒体采访

据初步统计,目前武陵源区共有滞留游客37人,均得到妥善安置。风雨过后见彩虹,云开“疫”散再相逢。张家界关爱滞留游客的暖心之举,让外界看到了张家界人的温度。(记者鄢渊通讯员邓道理)

疫情防控“特殊串门”核酸采集“服务到家”

拍摄/李勇编剪/胡卫衡常贵勋

自8月8日起,永定区妇幼保健院抽调62名医护人员分成三组,到教子垭镇、桥头乡、罗水乡进行核酸采集工作,确保核酸采样工作“不漏一户、不漏一人”,落实特殊人群全覆盖核酸采样检测。

8月8日中午,核酸采集小分队按时到达指定的乡镇后,来不及休整,便在乡镇干部的带领下前往采集点展开工作。在核酸采集点,工作人员按两米间距摆放了凳子或划好了间隔拆线,乡镇干部和志愿服务队配合医务人员进行信息登记,现秩序井然,采集快速高效。

夜间深入农户家核酸采集。

考虑到偏远村组的高龄老人、孤寡老人、病残人士和敬老院老人以及孕产妇等特殊人员无法自行到采集点采集的实际,各小分队又抽调了3名同志,组成“流动核酸检测采样”队伍,开启上门服务模式,织牢“防疫保护网”。

“最难受的时候,感觉自己下一秒就要窒息了,比蒸桑拿还要难受,无数次想到放弃,又无数次给自己加油打气”。冒着近0度的高温,队员覃玲丽经过个小时的努力,走了7公里山路,完成了2个核酸检测任务。

截至目前,团队共完成人采集量,其中22人深入到30多个村组上门入户采样23人,敬老院27人。(通讯员李勇)

王丽萍:轻伤不下火线的逆行者

8月8日下午5点,武陵源区锣鼓塔街道新宇大酒店核酸采样站,医护人员王丽萍聚精会神完成一例采样,突然觉得肚子痛,一下子晕了过去。

正在现场检查工作的区领导医院,叮嘱她先检查身体,好好休息。“医院人手紧张,我多做一例,就能早一点完成任务。”声音很柔和,态度很坚决。晚上7点,王丽萍稍作休息后,又回到了核酸检测一线。

自疫情发生以来,25岁的王丽萍没有离开岗位一步,不仅全程参加了锣鼓塔街道的5次核酸检测,还增援了军地坪、中湖乡核酸检测任务。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通讯员李伟)

冯阳:“居民的事就是我的事”

8月10日,桑植县澧源镇何家坪社区总支委员、组织专干冯阳一如既往地忙碌。从新一轮疫情袭击以来,冯阳没休息过一天,每天最多休息两个多小时。

"在疫情面前,居民如同家人,同事就是亲人,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谈及防疫工作时,冯阳这样说。辖区内10个居民小组、6个小区,共余人,要设11个疫情防控卡口。新一轮疫情一发生,冯阳就第一时间接到社区任务,要把卡口桌子、椅子、帐篷等马上组织到位,组织社区人员到卡点开始值守。接到通知后,他立即开车带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到澧源镇政府筹集桌椅、板凳,并一边送桌椅到小区卡口,一边安排小区网格员组织志愿者值守。

"冯阳,80后退伍军人,在这个社区工作从不讲价钱,哪里工作有缺,他主动顶上去,工作很不错。"社区总支部书记周彪介绍,他爱人很支持他的工作,母亲是糖尿病,小孩三岁,家里还有婆婆爷爷,都是他爱人照顾。这几天,他组织社区干部、志愿者一起排查和核酸检测工作,没有时间回家,几乎每天住在社区。

"排查的时候,一个一个打电话,电话打不通的上门贴告示,有时候上门核对。一天排查下来,打的电话,数都数不清。"冯阳说,社区的防疫工作一点不能松懈,"只有将居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赢得更多居民的理解支持,才能做好社区的防疫服务工作。"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在与居民打交道的时候,冯阳遇到的并不都是理解与感谢。8月7日,有一个居民,每天都想出小区,要么是去买烟,要么去买米。"有次我碰到了,不让他出小区,结果不但被骂了一顿,还被言语威胁。"但冯阳没有妥协,最终也没让他出去,并请志愿者给他买回想要的物品。"最近他出来得少了,有次看到我,还主动对我笑了一下,我知道,他理解我了。"

"居民的事就是我的事,在我心里,早就把居民当成亲人了。"采访结束时,冯阳接到电话通知,准备在何家坪社区三兴超市核酸检测点进行下一轮检测,他又奔赴现场,做好检测点的场地布置和居民组织工作。(记者向文通讯员黎治国彭雪枫)

你做“爱心餐”我提供“爱心菜”

爱心接力同抗疫

8月7日下午,一辆满载着油麦菜、冬瓜和大豆油等斤物资的货车直接驶向桑植县澧源镇文明路社区朱程饭馆,这批物资是县慈善总会筹集的,支持朱程用于制作送给县城抗疫一线人员的"爱心餐"。

疫情发生以来,朱程每天免费为抗疫一线工作人员做"爱心餐"。他做"爱心餐"的做法,温暖县城,引来广大市民和爱心人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3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