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科医院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19/9204079.html

著名的南昌起义领导人主要有5位,分别是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以及刘伯承。有了他们之间天衣无缝的配合,才造就了这场战役的成功。但,令不少人都有些好奇的是,被誉为“红军之父”的朱德,为什么会排在贺龙的后面?

一、朱德

朱德年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的一户农家,虽然家庭的环境并不富裕,但依旧阻挡不了朱德心中的抱负。年初,便考进了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还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直到年初,朱德在南昌创办第三军军官教育团,这时的他才渐渐地初露锋芒。

二、参与领导南昌起义

年国共合作破裂后,朱德便参与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命第九军军长。在南昌起义期间,朱德的主要任务就是,想方设法将留驻南昌的团长留下来,以保证南昌起义可以顺利地进行。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起义后战士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显然有些力不从心,我军节节败退,最后起义军作出了一个决定“撤退,撤离南昌南下广东”。这无疑给了朱德来当头一棒,不过他很快就站住了阵脚。朱德被任命为先遣司令。

最后起义军作出了一个决定:“撤退,撤离南昌南下广东。”

在这紧要关头,朱德带着先遣部队提前踏上南下的征途。直到三河坝分兵后,由周恩来、贺龙以及叶挺带着起义军赶往潮汕。而朱德的任务就是守住三河坝,防止敌人偷袭主力军部队。当时的他手中只有4千余人,又如何与来势汹汹的敌军旗鼓相当?

果然不出所料,敌军乘胜追击,很快就来到了朱德驻守的三河坝。三河坝的战斗经历了三天三夜,状况十分惨烈,事实也很残酷。不过,因为有朱德的带领以及准确的指挥,才保住了队伍一半以上人的性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本来打算与主力军会合的朱德,收到的却是主力军部队潮汕惨败的消息。这让朱德陷入困境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南昌起义剩余的这2千多人该怎么办?他们的去处便成了当下最大的问题。

三、团结一致,把革命干到底

这时候,军心已经开始紊乱,甚至有些人提出了解散队伍的想法,作为一名领导人,自己的下属有这样想法,怎能不寒心呢?朱德并没有深究他们的想法,只是毅然决然地说道:“我是共产党员,我有责任把把八一南昌起义的革命种子保留下来,有决心担起革命重担,有信心把这支队伍带出敌人的包围圈,和同志们团结一起,一直把革命干到底!”

就是这样一句话,我们看到了朱德强大的决心。只要心中的信念足够强大,又何须担忧自己会失败呢?在面临抉择的时候,师长、团长、连长,竟全都选择了离开。朱德并没有挽留,但这无疑是对这支队伍的重创。最后,这支队伍走得仅剩八百余人。

然而,想象不到的是,就是这样只有八百人的“残团”,在朱德的带领下,成就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基础战斗力的核心。对于这部分留下来的坚定份子,朱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着他们。在朱德超高的指挥以及领导之下,他们也愈发快速地成长起来。

四、属于“残团”的辉煌

很多年以后陈毅回忆后说道:“当时如果没有总司令领导,这个部队肯定是会垮台的,朱总司令在最黑暗的日子里,指出了光明的前途。没有马列主义的远见,是不可能的!”正是因为有了朱德的正确教导以及培养,才造就了之后抗日时期一个又一个的传奇人物。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朱德带领着抗日战士们东渡黄河,前往华北抗日前线。朱德坚决执行民族统一的战略,一心制敌、力挽狂澜,为开辟华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年时,朱德回到了共产党的大本营延安。

协助毛泽东主席领导各个根据地的抗日战争,这期间也创造了许多的价值。比如说,为了能够让甘宁地区的同志克服经济苦难的局面,朱德主张“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亲自指导并推动大量的生产运动。

同时,也培育了“南泥湾精神”,成为了新中国人民军队的一个光荣传统。其在战略上朱德有勇有谋、决胜千里、刚毅果敢,并指挥人民解放军推翻国民党的统治。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不小的功劳。那作为“红军之父”的朱德,为什么在南昌起义的排名会在贺龙之后呢?

五、认准共产党的贺龙

贺龙出生于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一户穷苦的家庭,由于家境的原因,贺龙读完5年私塾就辍学了。少年时期的贺龙,敢于和恶势力做斗争,也因此闻名乡里。虽然,在这乱世危险总是无处不在,但是贺龙的心中却很明镜一样。

他知道现在的状况,并不是能够凭借自己一己之力而改变的,自己能够做的就是等待一个机会,一个可以让自己大显身手的机会。通过长时间的比较和鉴别,他深知现在可以帮助自己的只有共产党了。“只有找到共产党,革命才有办法。”

正是心中有了这一想法,他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给予了最大的支持。甚至,还资助过当时的中共湘区省委委员夏曦5万银元,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少的数目啊。年,贺龙向周逸群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

不过可惜的是,因为中共中央规定,不允许友军中发展高级军官入党。所以,对于贺龙的入党申请并没有通过。但是,周逸群看到贺龙的热情,还是对他鼓励道:“共产党不是关门的,只要够条件,时机一到,一定有人找你。”

六、心中只有共产党

也就是这句话更加坚定了贺龙想要入党的决心。后来,有一次第一师成立了国民党党部,便邀请贺龙加入。但贺龙无论如何都不考虑,因为他的心中只有共产党的位置。除了加入共产党,否则免谈。

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量捕捉地下共产党,想要将共产党连根拔起。同时,汪精卫和武汉政府见此情势,便开始蠢蠢欲动。在这种恶劣的情况下,贺龙依旧表示会支持共产党,并对一些共产党员进行了保护措施。

贺龙的态度,对于革命处于低谷期的共产党员而言,就是一个极大的支持和鼓舞。同年7月初,周恩来前来会见贺龙,这时的贺龙受宠若惊。而周恩来也是非常敬佩贺龙的态度,说他是“疾风知劲草”。正是因为贺龙在严峻的局势下,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才为南昌起义奠定了基础。

七、我完全听从党的指示

蠢蠢欲动的汪精卫这边显然已经坐不住了,紧随蒋介石在武汉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明目张胆屠杀共产党员。而贺龙这边,直接解散了工人纠察队的队员,让他们加入到了自己的部队。同时,有大约余名的共产党员得到了贺龙的掩护。

在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情况下,周恩来向贺龙介绍了现在的形势后,便问他有什么想法以及打算。而贺龙则表示:“共产党是能让工农大众过上好日子的政党,我坚决听共产党的,和蒋介石、汪精卫这帮王八蛋拼到底!”

就在这个时候,蒋介石依旧不死心,派遣高官拜会贺龙,甚至以五百万大洋和司令头衔企图收买贺龙,贺龙果断地拒绝了来自蒋介石的“好意”。同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谭平山将“南昌暴动计划”告知贺龙,而贺龙只有一句:“我完全听从党的指示。”

7月28日,周恩来会见贺龙,将关于南昌起义的具体行动计划告诉他。贺龙还是那句话,没有变:“我完全听共产党的话,要我怎样干就怎样干。”要知道,现在的贺龙并不是共产党员,但组织依旧任命他为起义军的总指挥。

八、打响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这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而后,贺龙根据前委的指示,与起义军参谋团团长刘伯承,一起制定了这次起义作战计划,确保这一次可以万无一失。经过重重讨论,最终前委决定于8月1日起义,向敌军进发,争取一举歼灭!

与起义军参谋团团长刘伯承一起制定了这次起义作战计划

7月31日下午,贺龙召集了第二十军营以上的军官会。不料,意外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二十军的一名副营长叛变了。为了防止此次起义的进度,前委决定将起义提前两个小时。第二十军担负主攻任务,多人占据起义军兵力的40%。

起义军集中火力封锁国民党的必经之路只用了4个小时的时间,8月1日上午6时,将0名敌人全部歼灭。就这样,起义军在短短几个小时的激战后,占领了南昌城,打响了中国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同时,也标志着共产党已经开始独立领导并且建立属于自己的军队。此后,8月1日便成为了意义非凡的建军节。年,为了纪念建军30周年,《解放军报》首次介绍南昌起义领导人的排名。

九、如愿以偿加入共产党

年,周恩来在当时审阅时征求了朱德的建议,领导人的排名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只要是共产党员,那就是一家人,那有什么前后之分呢?大家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坦荡的胸怀就是第一步。所以说,这些领导人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

说到这里,关于贺龙的事迹还没有结束呢!南昌起义不久之后,面对敌军步步相逼,按照计划,起义军南下到广东。在这期间因为领导人贺龙的表现优异,党又是非常珍惜人才的,以及他多次申请入党。最终,经过批准,贺龙终于如愿以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为了让农民也能过上好日子,确定实施土地改革以及武装起义的方针。南昌起义军在潮汕败落后,贺龙便从香港转移到了上海。这时的共产党建立的军队已经逐渐成型。贺龙看见后很是高兴,照这样下去,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在各地武装起义都风起云涌的时候,中共中央给予了贺龙去苏联学习的机会。贺龙想也不想道:“还是让我回湘鄂西抓枪杆子拉队伍吧。”听到他的请求,中央很快就同意了。就这样,贺龙和周逸群等7人回到了熟悉的湘鄂西。

十、领导旧部、组建队伍

年初,贺龙开始收拢南昌起义后旧部,希望他们的队伍可以再举红旗,领导并发动桑植起义。就这样在贺龙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拉起了0余人的队伍。历经波折、起起落落后,整个部队只剩下91人、72条枪。

即便眼前的情况并不容乐观,但贺龙心中依然有了打算。他与周逸群等人组建了红二军团,由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委和前委书记。贺龙的反攻之路就从此刻开始,因为贺龙的指挥得当。红二军团创造出了适合湖区的作战方案。

这期间取得了龙王集、文家墩、新沟嘴等战役的胜利。除此之外,还拔除了洪湖根据地内的白色据点,将江陵、监利、沔阳等地方连成一片,完美地形成了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十一、祸福相依

在该部队鼎盛时期的时候,曾经覆盖58个县市,正规红军近2万人,武装近3万人。对此,面对贺龙的指导有方,连毛泽东主席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红军时代的洪湖游击战争支持了数年之久,都是河湖港汊(chà)地带能够发展游击战争并建立根据地的证据。”

可是,祸福相依。伴随着“左”的思维,这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年10月,立三路线的代表下令,红二军团南渡长江,配合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联合攻打长沙。但这支部队并不是精英般的存在,而是损失惨重缩编成的红三军。

贺龙被任命为红三军的军长,接着夏曦不顾贺龙的反对,一意孤行,搞肃反扩大化,导致段德昌、柳直荀等根据地的创始人,以及一些大批的优秀干部被杀害。这时的夏曦并没有悔过之意,甚至还想对当时的贺龙下手。

这时,政委关向应及时劝住了夏曦,夏曦才被迫收手。内有肃反,外有敌军围剿,面临如此内忧外患的局势,贺龙也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直到洪湖苏区彻底丧失殆尽,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红三军再次陷入了一盘散沙的局面。

十二、改变局势,迅速崛起

本来是一支拥有1.4万战士的部队,现在已经削减到0人左右。人数的急速下降,让贺龙开始审视自己。他用坚定的语气说道,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很快贺龙便付出了行动,创建了黔东革命根据地。

同年,10月底,由贺龙率领二、六军团发动湘西攻势。期间先后占领桑植、永顺等地方,迅速建立起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可以活动的区域有31个县市,正规军已经接近2万人,地方武装军2万多人。这翻盘的速度着实有些迅速,果然有能力的人站起来只是时间的问题。

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开始实施战略转移,参与红军长征。到年,贺龙被中革军委任命为红二方面军的总指挥。在红军长征的途中,红二方面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朱德都对贺龙连连赞叹。

年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同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毛泽东主席对贺龙的作为也是赞不绝口,坦言道:“你们一万人去的,走过来还是一万人,没有牺牲,是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一个大经验,要总结,要大家学。”

十三、“里应外合”,驱逐日军大部队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第二次合作,一同抵制外敌。贺龙率领师主力东渡黄河,配合友军在雁门关设下埋伏,给敌人来一个措手不及。因为这次的正确领导,顺利地摧毁敌军多辆汽车,同时切断了敌军最重要的交通路线。

年,抗日战争基本上已经,进入了一个持平的阶段。贺龙率兵返回晋西北,因为这时的日军已经对晋西北进行了3次“扫荡”。贺龙采用“里应外合”的策略,跟敌军打游击战,歼敌8多人,顺利地将日军逐出根据地。

做到了这些以后,贺龙还是觉得有些不满足。便为了打破蒋介石的经济封闭,开始组织军民进行大量的生产运动,将粮食的生产,以及服装、副食品、燃料供应为重点发展对象,扭转了当时经历困难的尴尬局面。

十四、打消顽固派的野心

贺龙在担任晋绥联防军司令员后,将留守兵团编排成了两个警备旅。年6月,贺龙又派师西渡黄河,成功地将顽固派的野心熄灭,为保卫党中央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抗战胜利后,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奈何有人喜欢出尔反尔。

蒋介石在抗战胜利后,挑起了全面战争,年,胡宗南集结34个旅总共25万人,妄想攻破陕北地区。同年3月16日,中央军委决定由彭德怀担任司令员兼政委。要知道,这支陕北部队是由贺龙带领的,但贺龙现在却远在晋绥前线。

迫于形势所逼,中央不得已作出了这样的决策。而贺龙也是非常的赞同中央的做法,他对自己的老部下说:“军队是党的,不是个人的。我能带的军队,别人也能带。军队要听党指挥。”这句话从贺龙入党的时候,就一直遵守着。

十五、人在后方,心在前线

根据中央的指示,贺龙又将第二、三纵队调到了彭德怀的麾下。不难发现,现在贺龙的主力军全然已经不属于自己了。而毛主席的意思也是想让贺龙管后方,很多人都是非常不理解的,因为这和贺龙的作风完全不符。

但是,没想到的是贺龙坦然地接受了。国难当头,又哪来那么的想法呢?只要知道听党指挥就可以了。8月中旬,中央军委给贺龙下达指令,贺龙带领后方机关东移,给胡宗南造成主力军东渡黄河的假象。

果然胡宗南被迷惑了,彭德怀立马抓住机会,将胡宗南的军队一举歼灭,重新编排成三十六师,我党拿到了主动权,开始转入战略反攻。贺龙虽然一直活跃在后方,但也是十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