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4月1日讯(通讯员欧阳君衡钟培生)桑植,身处大山,拥有八大公山国家级原始森林,每年都有近60名残儿出生,还不包括后天各种原因导致的……大山深处的人们,对特殊教育闻所未闻,对肢体不健全的,见怪不怪,对智力障碍的,更是嘲笑话料。残疾孩子能够接受特殊教育,成了残儿家长的奢望,也是残疾儿童少年的梦想。
年8月,启智学校在残儿及其家长期盼中开班招生,第一期招收30名学生,给他们带来了希望。年11月,县政府开始高标准修建新校园,年秋季,学校实现整体搬迁,学校适时开辟了果园、菜园、花园。目前,学校已经成为张家界市文明标兵校园、湖南省“健身自强示范点”、湖南省特教系教学研究先进单位、抗疫工作先进单位,办学经验先后被《张家界日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国特殊教育论坛报道推介,学校已经成为残障儿童成长的乐园。
家校互通快乐陪伴
启智学校的学生以智障儿童为主,这些孩子因为智力低下而显得纯粹可爱,他们没有心机,没有争斗,没有与正常人交流那么复杂,犹如一朵朵永不凋谢的花朵,需要老师用细心、耐心、爱心去呵护。在开学之初,学校就提出了“仁爱护花、快乐陪伴”的办学理念。
学校要求老师和家长必须自己先行快乐,这是陪伴孩子的基础,更是有效陪伴、高效陪伴的需要。为了统一思想,开学伊始,学校甚至让心情不快乐的老师请假,就是为了不让教师的负面情绪影响孩子,不能因此让孩子再受折磨与打击,甚至影响到家长、家庭,让他们避免雪上加霜。
残障儿童属于弱势群体,残儿家长也因此背负巨大的思想负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创造性地把家校互通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纳入课表,进入课堂,在给孩子上课的同时,每天坚持给家长上好早晚两节互通课,主要对家长进行心理疏导、特殊教育理论知识辅导、特殊儿童家庭训练方法指导。家校互通帮家长们打开了心结,找回自信。一位家长说“感谢校长帮助我们走出了心理低谷,我现在终于可以抬头走路了。”伴随的是洋溢在脸上的笑容。家长委员会的李俊主任说“学校的这个方法好,帮助我们掌握了与特殊孩子沟通的方法,学会了如何训练孩子,特别是与老师亲如一家,心存感恩。”
家长每天在家里对孩子开展家训,并把家训视频发到班级家长群,学校安排专业老师进行跟进点评,时刻保持与家长的友好互通,家校合力为孩子营造出快乐成长氛围。家校互通做法,从建校开始一直坚持到现在,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渠道越来越通畅,建立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友好关系,特别是提升了家长的家教水平,提高了陪伴孩子开展家庭教育的质量。在全国第十一期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培训班上,学校被教育部作为返岗实践基地,为来自22个省的特教校长提供现场,学校作了家校互通专题经验介绍。学校课题《在家校互通中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荣获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课题成果贰等奖。在此基础上,学校又成功申报“十四五”湖南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快乐陪伴是一种有效的、高质量的陪伴,对于教师的专业水平有极高要求。学校采用了走出去、请进来、强内修相结合的办法,帮助老师快速提升整体特教专业水平。学校坚持每年组织一次全体教师参加、为期一周的校际交流培训,先后到过常德、岳阳、益阳、长沙市、湘西自治州、怀化等省内相关特校学习,还组织老师到重庆南川、南京特师等省外学校交流学习。为提高校际交流活动质量,学校提前将探究的问题发给交流学校,让交流更具针对性,对解决学校与老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起到了点对点的探究互动作用,既务实,又高效,对交流双方均有益处。通过校际交流学习,让老师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升了专业水平,打造出了一支仁爱之师。
同时,学校还培训了十一期资源教师,共计名,为全县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支撑。学校把特教专家请进学校,为全县资源老师进行面对面指导。聘请张家界市特校的陈蕊副校长,对教学比武活动进行现场指导。聘请攸县特校的彭琴校长为教研专家,为全县特殊教育教师做专业指导。聘请湖南省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王磊秘书长为课题专家,为全体教师作课题建设专题辅导报告。
校际交流,教师比武,专家引领,为老师们解决了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整体提升了全县资源教师专业水平,打造了一支特殊教育专业教师队伍。
教康一体全域课堂
为满足残障学生个别化服务需求,缓解学生家长实际困难,完善服务体系,根据湖南省教育厅关于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师们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建立起全域课堂,主要由常规课堂和课后服务课堂组成,实现教康一体化。
常规教学课堂,按国家课程标准开课设节,对学生开展文化教育、运动康复。生活化课程——结合季节开展校际主题教育,结合课程标准开展校本化教育;结合班级实际开展班级主题教育,结合学生实际开展个别化教育。组织学生进行运动康复——每天大课间一小时,康复体操、快乐游戏,下雨天分班组织学生在回廊小跑。课间向学生提供水果,配套营养保健,教育学生养成洗手的好习惯。午餐时,教育学生守规矩,按班列队、洗手取饭、安静就餐、自主收拾、餐后散步—安静就寝、按时起床、叠被洗脸。通过常规课堂训练,为孩子回归家庭与社会奠定了基础。
根据学生成长实际需求,学校将下午课程设置为实践体验课,形式为长短课。长课45分钟,主要是对学生开展生活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种植蔬菜、做饭炒菜等,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基本生活技能。短课20分钟,主要是指导学生内务整理实操,规定内容有整理教室桌椅、整理午休室、整理书包,打扫生活区域卫生。训练学生好习惯,为学生过正常人生活奠定基础。
课后服务课堂是全域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服务内容有三大类:生存技能类(行为矫正、生活自理、种植、手语等)、运动康复类(舞蹈、篮球、肢体康复、自闭症康复、语训等)、就业职业类(洗车、珠绣、加工等)。形式有两种:校级服务和班级服务。
校级服务是将学生按需求类别分组,每组安排一名责任人,负责组织本组人员开展服务活动。主要分类有自闭症研究、绘画、篮球、律动康复、感统康复、粘贴钻石画等。其中《自闭症学生行为研究》还被张家界市教育学会确定为张家界市“十四五”重点课题。
班级服务由家训视频指导和课前延伸两部分组成。班主任组织本班任课教师成立家训视频指导小组,负责对家长的家训视频进行回应性点评与指导。每天早上课前时间,先由班主任集中点评——点对面,再由配班老师开展服务活动——点对点,以养成教育训练、个别化康复训练为主要服务内容。
课后服务的及时开展,有效弥补了常规课堂教学之外的时空,有机形成了全域课堂。残障学生通过常规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全时段感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爱,在学习文化的同时,又训练了生活技能,通过专项运动康复了身体,真正实现了教康一体化。
残障学生快乐成长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关爱,更离不开社会大家庭的关怀。学校利用“全国助残日”契机,每年组织社会爱心人士、爱心企事业开展主题活动,年在学校举办了全县县直单位一把手参加的心系特教座谈会,年全体师生在县民歌广场举行了助残文艺汇演,年在学校开展“大手牵小手”帮扶活动,年组织全县62家文明单位走访慰问了全县名送教上门学生,年在学校向名爱心志愿者举行汇报演出。同时,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普校学生开展融合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广大残障儿童家庭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爱,形成了全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