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改土归流除了对经济方面的影响外,还成为桑植地区文教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获得新的历史发展。针对桑植文化教育格局的变化,从文化教育政策和汉文化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土司时期,土司区实行的是文化隔离政策,和禁止土民读书的愚民政策。但土司作为管理地方少数民族的最高长官,中央会对地方土司采取文教措施。
古代土司城明朝初年,中央对土司地区实施一系列文教措施,清朝对土司的入学更为严格
早在明初年,中央为了拉拢土司,便对土司地区实施一系列文教措施。给予土司子弟入国学的照顾,在土司区设立儒学,强制土司应袭子弟入学,在土司区开科取士等。由此可知,明朝对土司地区的教育方面甚为用心。
永顺、保靖土司,还未设置土司等教育机构,土司及其子弟为学习,皆往邻近府、州、县入学。而后随着制度的完善,土司才开始在本土司区内设立学校,土家族地区学校教育得以产生。
相较于明朝,清朝对土司的入学更为严格,清政府给少数民族的入学有一定的优待。开科举之门,进一步学习汉族文化等等。桑植土司也遵循中央的规定:“土官应袭子弟悉令入学,不入学者不准承袭。土民不识文字,凡有誓约,以刀划竹数道为劵。”
永顺土司如此看来,在土司地区,能够接受教育的只能是土司及其土官子弟,土司统治下的土民并没有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土民基本都不认识文字,遇到需要解决的的事情,只用刀划道数记事,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生活方式当中。
桑植土司时期的教育,只针对上层阶级,属于小众教育,改土归流后清政府传播汉文明
总之,桑植土司时期的教育,只针对以土司为主的上层阶级。土司在教育方面基本秉承了中央的指示,土司子弟要入学,不入学者不能承袭。真正有能力供其读书的也只有土司之后人,一般的土民或是农奴、奴隶阶层,无法接受教育。
因此,土司时期的教育还不普遍,属于小众教育。加上地处偏僻山区,中央推行的措施土司不予理会,更有甚者禁止实行办兴学,如思南土司禁其民,不得从华风瓦屋,子弟不得读书,民大疾苦。
桑植土司城改土归流后,清政府实行一系列措施传播汉文明。由于统治者支持,在土家族地区出现了学习的热潮,读书蔚然成风,出现了举选贡均已有人,厥后人文尉起,月异而不同岁的局面。到同治年间,桑植县还重建了崇文书院,光绪二十八年,桑植县还将田赋钱用作高等小学党经费,教育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以前汉不入境、蛮不出峒的格局,使土司地区常年处于封闭落后的生活状态,无法接触到汉族地区先进的文化,仍然保留最原始的刀耕火种。文化上接收不到新鲜的血液,直接导致了土司地区的文化教育,远远落后于内地。
光绪皇帝清政府推行统一的文化教育政策,汉文化对少数民族地区影响甚大,土司王被作为信念崇拜
清政府推行统一的文化教育政策,将桑植乃至整个湘西地区,纳入到国家治理的进程。土司时期文教的兴起和发展,虽然范围小,但对地方社会经济文化方面仍有积极的影响。随着改土归流的开展,少数民族地区文教的发展,由呈现出了不一样的风采。特别在改土归流之后,汉文化促进了桑植地区文教事业的发展,使桑植地区文化更加多元化。
改土归流后,汉文化大量的输入,使文化教育事业迅速发展。随着社会新秩序的建构,湘西地区大量汉民的流入,当地少数民族受汉文化影响发生转变,体现在文化、社会生活、习俗等各方面。
改土归流
文化方面,汉文化对少数民族地区影响甚大。改土归流前的土司时期,桑植因处于少数民族地区加上地势险峻,其文化发展拥有自己的色彩。在宗教信仰方面,图腾崇拜与桑植土司文化紧密相连,土司王作为地方的霸主,与饕餮的形象相符合。
因此,在桑植不论土司土官还是土民,都将其作为信念崇拜。而随着时间的转移,土司威望的提升,土民逐渐产生了对土司的崇拜,土司成为了桑植土民的文化信仰,这构成了桑植地区最具特色的土司文化。
清政府文化教育政策的推广,出现了文化转型,汉文明在土家族上层社会处于优势地位,汉语成为主要语言
改土归流后,清政府在原土司区文化教育政策推广,直接导致文化出现了转型。如桑植民间文学,在改土归流设县后,一批官吏、文人学者作诗撰文,将桑植民间文学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又如具有桑植特色的土家佛戏、土家花灯戏、桑植土家阳戏、桑植民歌、桑植傩戏等等,这些都构成了桑植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土家佛戏面具汉文化的输入,汉文明在土家族上层社会,能够确立优势地位。如土家语言,大部分地区形成了土家语、汉语并行的局面,有利朝廷对地区的治理。
但不可否认的是,土家语受到汉语的影响,使用的范围逐渐缩短,特别是清朝改土归流后,各土司区流官的设置,进一步将汉文化带到地方,汉语甚至变成了土家族地区的主要语言。这既是改土归流给土家族带来的好处,也是对土家文化的同化。
土家族风情画作从社会生活来看,汉文化的影响,直接影响了该地区的社会生活的转变。清政府依靠统治力量从衣食住行等方面革除社会陋习。主要体现在家庭方面和一些陋习的改变。
特别是汉族生活方式的传播,对湘西地区人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地影响,如婚姻习俗的改变,原来的自由婚配,“还骨种”、同姓为婚等习俗被废除。一些传统的生活习惯受到限制,如服饰方面、土民的巫术、居住等都有所改变。这些方面的改变,反应出了文明进程的进一步发展。
土家族人民图片总结
综上所述,改土归流后的桑植,在文化教育各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契机。汉文化的传入,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政策的改变等等。使原土司生活等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桑植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改土归流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改变封闭落后社会状态的同时,也加强了与内地之间的联系,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给桑植土司文化带来了冲击,使土家族地区在面对外来文化上出现了偏差。
参考内容来源:《清史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