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末,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黔(江)张(家界)常(德)铁路长湾澧水大桥顺利合龙。其不等跨长度等三项施工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标志着我国桥梁建设又一次取得新突破。

长湾澧水大桥是黔张常铁路全线的重难点控制性工程,施工难度极大、技术要求非常高,同时该桥还跨越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娃娃鱼)保护区。

新湖南客户端“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策划“湖湘寻桥记”今日走进张家界长湾澧水大桥。

顾名思义,黔张常铁路长湾澧水大桥取自其跨越了湖南四大水系之一的澧水源头第一长湾。

而黔张常铁路规划线路总长.5公里,为国家Ⅰ级铁路,设计时速公里,其中湖南省境内.公里。黔张常铁路是连接成渝地区与华中地区并沟通华东、华南的客货运快速通道,将填补湘鄂渝三省交界地区铁路网空白,将成为成都重庆至长沙最便捷的铁路通道,从重庆坐火车到长沙,只需3小时,比走渝怀线省近7个小时。

为单T刚构斜拉桥,斜拉索采用双索面扇形布置。

长湾澧水大桥位于湖南桑植澧源镇仙娥村境内澧水长湾峡谷区,在我国的大鲵(俗称娃娃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核心保护区。

设计墩身2个,连续梁46个节段,长.1米,为全线施工难度最大的特殊结构不等跨矮塔斜拉桥,其不等跨长度(米+米)、无索区长度(42米)及0号块高度(15.2米)三项均为铁路桥梁世界之最。

大桥建设工期36个月,于年12月13日开工,预计将于今年年底竣工。

年1月24日,长湾澧水大桥斜拉塔塔柱顺利封顶,标志着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年10月29日,长湾澧水大桥成功合龙。

“合龙”究竟是什么意思?修筑堤坝或桥梁时从两端开始施工,最后在中间接合,称“合龙”亦称“合龙门”。简单来说,就是一座大桥先修两端,最终再拼在一起。从规划搭建,到主桥合龙,长湾澧水大桥历经了多个日日夜夜。

不想殃及池鱼,他们做了这么一件事

大鲵是世界上现存个体最大的两栖动物,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因其叫声很像幼儿哭声,又被人们称为“娃娃鱼”。张家界有“中国大鲵之乡”称号,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我国第一个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全长.1米的长湾澧水大桥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正好穿越大鲵核心保护区。

该桥原设计为等跨桥梁,桥墩位于澧水河中。施工单位组织专家严密论证后改成不等跨桥梁,把桥墩移到澧水河岸上,实现了对大鲵生活环境的“零打扰”。

挡在眼前的不仅是茫茫澧水河,还有无路可走的高崖峭壁

“初来乍到确实被震惊了,大桥在澧水河长湾深处,挡在眼前的不仅是茫茫澧水河,还有无路可走的高崖峭壁。进场初,我们只能一次次乘坐渔船前往‘探视’而‘望洋兴叹’,施工极为困难……”既便有着多年桥梁施工经验的项目经理唐双林刚来时,仍旧被眼前的实景吓了一跳。

中铁十一局五公司项目部自进场伊始就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集众人之智,攻克长湾澧水大桥技术难点。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超前策划,一进场,项目创新工作室就配置齐全设备仪器。他们配备了3D打印机、BIM平台服务器、3D扫描仪、全站仪、安全工具箱、远程监控系统、有限元服务器等价值近百万的仪器,并拥有madis、flac等有限元仿真分析软件及revit、3Dmax等建模软件数10款。

在他们的技术攻关小组中,80后、90后的年轻技术员占了多数,这些青年人思维活跃,时常会冒出一些新点子,这也成了项目创新的“源头活水”。

在技术攻关小组的团结努力下,先后攻克无索区悬臂长度大,线性控制复杂;塔梁固结体量大,模板支撑体系设计复杂;索导管安装定位精度要求高,测量复杂等技术难题。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王铭俊整理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社、湖南日报、中国铁路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王铭俊]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