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农民工不是很懂法律,搭帮法院的诉前调解,方便快捷地讨回了血汗钱,太感谢了!”今年11月,桑植县马某等农民工在拿到调解协议书时,也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工资,困扰他们的心头事总算解决了。
劳务纠纷得到了化解,工资有了着落,还没产生诉讼费,这得益于桑植县人民法院的诉前调解。
华声在线记者张鼎峰通讯员陶涛黄瑶桑植报道
年6月,马某等10人到桑植县某村修建游泳池,务工结束后工资却未结清。在马某和工友多次催要下,张家界某公司给其出具了欠条,并承诺于9月底支付一部分。可约定期限届满后,该公司一直未履行支付义务。
拿不到自己的工资,这让马某等人很心急,他们考虑再三,决定将该公司诉至法院。“该案是农民工工资系列案,权利和义务关系明确,案情并不复杂,可以进行调解。”桑植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吴远春介绍,在征得10名农民工同意后,立案庭将10起案件委派到了调解工作室。
桑植县法院的调解工作室有3名固定的调解员,调解的案件以家事纠纷、小额诉讼、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等民商事纠纷为主。“每一把锁都有能开它的钥匙,做调解就是要打开他们的心结。”调解工作室主任李卫兵告诉记者,做调解要找准当事人的需求点,既晓之以理,把法律关系和事情的要害说清楚,也要动之以情,了解他们的困难,尽可能地帮助解决。
最终,经过调解员情与理的说服和劝解,该公司和马某等人达成了和解协议,劳务工资较少的当场支付完毕,劳务工资较多的欠款则当场支付了一部分,剩余的分期履行。
“运用诉前调解,有效减轻了讨薪农民工的诉讼负担。”吴远春介绍,桑植县法院探索“三分法”繁简分流模式,对适合调解的分流到调解工作室进行调解,对案情简单的分流至速裁团队,适用速裁程序进行审理,而复杂案件则分流到其他专业审判团队进行审理,这样大大提高了审判效率,减轻了诉累。
其实,除了固定的调解员之外,桑植县法院还建立了由代表委员、人民陪审员、社会五老人员等人组成的调解员名册,按照不同案件类型,根据需要邀请他们参与调解,充分发挥他们的桥梁纽带优势。自调解室成立以来,共调解成功各类案件千余件。此外,桑植县法院还在景区、乡镇等地设立28个诉源治理工作站,实现县域诉源治理全覆盖。
吴远春表示,桑植县法院全体干警将深深扎根桑植这片红色热土,把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红色精神贯穿到法院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始终不忘司法为民的初心,牢记公正司法的使命,以勇担当、善作为的形象取信于民,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