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县,位于湖南省西北边陲,隶属于国际著名旅游城市张家界。它地处神秘的“富硒带、微生物发酵带、亚麻酸带”,有着极为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亚热带森林系统核心区,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

同时,桑植还拥有中国首批、湖南省首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大公山原始森林,素有“华中动植物基因库”、“中国绿心”之称。

记者满延坤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小县城。桑植县气候宜人,一年多天的云雾缭绕,年平均降雨量毫米,森林覆盖率达72.6%,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0万个。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滋味浓醇、回味悠长的桑植白茶。

桑植县处于我国茶业黄金纬度带(北纬30度)附近,属于武陵山脉优质茶叶产区带,白茶园大多分布在~余米的高海拔山区,茶中有林,林中有茶,茶林相间。

“家乡那边环境很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种出好东西。”满延坤说。

据了解,桑植白茶始于元朝,至今已有余年历史,明清时期,这里曾盛产“三鹤园贡茶”。近年来声名鹊起的“桑植白茶”正是诞生于此。

桑植全县现在茶园现有茶园面积7.95万亩,覆盖15个乡镇个村,茶产业从业人员9.45万人,现有规范加工主体56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1家,规模以上企业7家,拥有“超白”“西莲云雾”“万宝山”“帅湘红”等20多个桑植白茶子品牌,专营店余家。年,预计白茶产量4吨,产值5.8亿元。

“其实我自己并不是很喜欢喝茶的,但是如果我面前有桑植白茶,我肯定会选择它来喝。”满延坤读初中时,第一次喝到白茶,“有人送来家里,我才第一次尝试到白茶,感觉这个茶很香,这种清香和别的茶叶不同的,十分特殊,有一股林间清新空气的甜味。”

对于白茶,桑植人心中自有他们的定义:“品桑植白茶,赏风花雪月”。这是因为,桑植县的白族人民由云南大理迁徙而来,在桑植形成了我国白族的第二大聚居区。于是桑植白茶以白族文化为底蕴,结合白族服饰特色,按照“风花雪月”确定桑植白茶产品标准。

白族姑娘头上戴的头饰上有着“风花雪月”的含义。在白族少女的头饰上,垂下的穗子代表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

对应的,桑植白茶按原料等级进行划分,分为“风、花、雪、月”四个系列。风系列原料为一芽三叶,花系列原料为一芽二叶,雪系列原料为一芽一叶,月系列原料为芽头。同时,鲜叶原料的采摘也是十分讲究。露水未干不采、雨天不采、细瘦芽头不采、人为损伤不采、虫伤芽头不采……经过精选后的高品质原料铸就了桑植白茶独特的品位。

在满延坤的心里,桑植白茶蕴含着故乡对游子的呼唤。“外地回家的乡亲们,有钱无钱回家过年,欢迎你们回来!”年底,桑植县委副书记、县长梁高武喊话在外打工的游子春节回家过年的视频,温暖了许多对于今年能否回家过年仍抱有担忧的游子,也让县城桑植登上了热搜。

冬日的湘西细雨中,梁高武站在进入桑植的高速入口处,动情地呼唤:“在外打拼的父老乡亲们,湘西腊肉已经炕好,桑植白茶已经煮开,爹,妈,和儿女们,盼望你们早点回来!”

县长的两次喊话中,桑植白茶都是不可忽视的背景因素之一。

“对于我们桑植人来说,白茶不仅仅是一种茶,更是一种家乡的骄傲。”满延坤说,“我对白茶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只要看到它,我肯定会自豪地和我身边的人说,‘看,我家乡产的茶,品质可好了’。”

桑植白茶的加工工艺,继承传统白茶萎凋与烘培工序,不经过杀青、揉捻工序。独具特色的桑植白茶加工工艺,形成了产品汤黄亮、味醇甜、孕花香、回味长、便携带、耐储藏、有药效、可增值的特点。优质的原料、精湛的工艺铸就了“新工艺、老茶味”的独特风味:毫香显现,汤味鲜爽,回味悠长。

值得一提的是桑植白茶的储藏增值的特点。而不同年份的桑植白茶保健功效也不相同,年份越久效果越好,素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说。越陈的白茶,药用价值也就越高。当年新白茶独有“毫香蜜韵”呈杏花香,3-8年以上呈荷叶香,8-15年以上更有枣香,15年以上呈药香。

“自己家乡的东西,肯定还是心头好。”满延坤提起家乡便是一脸的向往与自豪,“希望桑植的白茶能被越来越多的人喝到,通过白茶来知道我们家乡有更多更好的东西,我也希望今年过年回老家,喝一口桑植的白茶,过一个热闹的吉祥年,一起为新的一年加油打气。”

元旦前夕,“潇湘晨报年货节”大型活动将启动,主题为“把爱带回家”。

其中“我是家乡好物推荐官”活动,将选择部分湖南特色农产品,请媒体记者或自媒体达人为产品代言,讲述自己和家乡特产之间的故事。以此助力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潇湘晨报记者章杨梓昕

新闻线索爆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进入“晨意帮忙”专题;或拨打晨视频新闻热线-85578。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1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