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和自然遗产”——简单的六个字,却承载着成百上千年的文化厚重,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匠人的技艺心血。
在湖南,非遗文化“触手可及”。你可以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沉浸式了解非遗。赶紧找个天晴舒适的日子,去湖南来一场特殊的非遗体验之旅吧。
岳阳洞庭渔歌、岳州扇
“万家灯火”洞庭渔歌传承体验基地
洞庭渔歌是岳阳的传统民歌,被称为丫口腔的渔歌。渔民们打渔时张口就高歌,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形成了洞庭湖区独特的渔歌风味。
洞庭渔歌源自战国时期,最迟在北宋年间,就已广泛流传于古岳阳地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便有“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的描述。其节奏鲜明,曲调流畅、婉转、带有很浓的地方风格,湖区人民广泛流传,由领歌人起首,一唱众和,音调高亢,婉转,饶有风味。有对唱、独唱、合唱等等。
如果你也想体验“渔歌互答”的乐趣,那么岳阳楼区的“万家灯火”洞庭渔歌传承体验基地一定会是你最好的选择。在这里,你不仅能观赏到精彩的渔歌表演,洞庭渔歌的历史与发展资料琳琅满目,还有渔网、织网针、蓑衣、渔鼓筒等工具的展示,让你沉浸式体验到渔民们悠然自得的打渔生活。
岳阳博物馆手工技艺类非遗馆
岳州扇,全国三大名扇之一,始于明末清初,从湖北省洪湖传入,是一种优秀的民间工艺品。岳州扇以本地优质楠竹为原料,结合不同材质的扇面精制而成,是全国扇子行业中的杰出代表。
岳州扇的生产过程纷繁复杂,扇面通常会展现精美的岳阳风景名胜,也记载着岳阳灿烂的历史文化、神话传说等,其高超的技艺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在岳阳博物馆手工技艺类非遗馆,你可以聆听亲临现场的非遗传承人讲解和演示岳州扇的制作,还有机会亲身体验岳州扇技艺,更直观地感受“身边的非遗”。
益阳黑茶
安化中国黑茶博物馆
湖南益阳的安化县,是黑茶的故乡。黑茶产茶制茶的工艺源远流长,距今有千余年的历史。近几年,安化黑茶因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等特殊功效而风行海内外。
黑茶茶艺是中国特有的茶类艺术,来源于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七夕节。整个品茶过程意境美好,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
在安化,有全国唯一的黑茶博物馆,采用中国传统阁楼式建筑风格,气势恢宏,周边环境恬静优雅。黑茶博物馆绝对是你了解黑茶、品茗论道的好去处,博物馆主楼的一至三楼为陈列展厅,以浓厚的地域元素,展示安化山水风光、黑茶历史文化。
夏日三伏天,快来和安化来一场邂逅。忙里偷闲,喝杯茶去。
常德桃源木雕、常德米粉
湘联非遗旅游景区
桃源木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明末清初,桃源木雕雕技达到顶峰,民间工匠屡被召进皇宫内建造宫殿,作品在京城风光无限。
在常德的湘联非遗旅游景区,你能观赏到的不仅是一尊尊精美的、栩栩如生的桃源木雕,还能看到各种木雕的雕刻工具和器材,还有各种木雕技艺的工艺流程和传承情况的展示,仿佛音乐大师的经典交响乐作品,通过一个杰出的乐团精彩演奏出来,让人如痴如醉。
常德·河街非遗街区
常德米粉是湖南省闻名遐迩的汉族风味小吃。早在清光绪年间,常德就有了生产米粉的店坊,生产的米粉又细又长。长期以来,常德人不论男女老幼,都喜欢食用米粉;外地来的客人,也以能品尝常德米粉为一大乐事。
常德河街是一条千年古街,以前这里商贾云集,自然也是饭店林立,现在的河街,自然也汇集了常德各种特色美食,桃源擂茶、澧州钵子、石门肥肠,汉寿甲鱼等等,当然最出名的还是常德米粉。也许来这里吃上一碗美味的常德米粉,才是真正的到过常德吧。
长沙火宫殿、湘绣
火宫殿
火宫殿又名乾元宫,位于长沙市坡子街。每逢火宫殿火神庙庙会期间和春节、端午、中秋等节假日,火宫殿便化身百艺汇集之所。
戏台上,湘剧、花鼓戏、傩戏轮流登台;茶馆里,弹词、评书、皮影、木偶竞相上场;庙坪里,剪纸、棕编、捏面人、做糖画、吹糖人各式摊位一个接着一个;舞龙、舞狮、舞鼓的队伍从庙坪一直延伸到坡子街、三王街。
“火宫殿”同时也是湖南寄给吃货的一张名片。长沙地方小吃在火宫殿大量汇聚,摊贩云集,促进了小吃制作技艺交流,并形成了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味。宫殿小吃以八大传统小吃为主体,即油炸臭豆腐、姊妹团子、八宝果饭、龙脂猪血、三角干子、牛肉蒸馓子、红煨蹄花、荷兰粉。
外地人来长沙,一定要到火宫殿。点上臭豆腐、刮凉粉等传统小吃或湘菜,稍加尝试,活泼的南方世俗文化、长沙的生活滋味,就流淌在人们的味蕾,轻而易举就可读懂长沙这座城市。
湖南省湘绣研究所湘绣博物馆
你听说过湘绣吗?
湘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带有鲜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绣产品的总称,它起源于湖南的民间刺绣,吸取了苏绣和粤绣的优点而发展起来,已经有多年历史。
湘绣常以中国画为蓝本,巧妙地将传统书画技巧与刺绣工艺融为一体,运用丰富多彩的针法和千变万化的线色,精细入微地表现所绣物象的自然纹理。因此,湘绣有“绣花能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
在湖南长沙芙蓉区的湘绣博物馆里,所有的展品都生动地再现了湘绣工艺的演变和先辈艺人精湛的力作,形象地介绍了湘绣发展的历程和当代精美绝伦的作品,展示了刺绣艺术新的风采,让你从历史源头开始了解湘绣的文化魅力。
湘潭纸影戏
窑湾纸影传习基地
一百多年前,电影首次在中国出现。而在千年以前的中国,一种最古老的“电影”就已经出现在民间。五尺生绡做戏台,一面布屏,两个世界。台前观众屏息静候,台后纸影人指尖飞舞。几根竹棍,几个影偶,唱念做打,将人间市井的细密与美好情景表现得惟妙惟肖,它就是“纸影戏”!
在窑湾的纸影传习所里,你不仅可以观看精彩绝伦的纸影表演,还可以在非遗手艺人的指导下制作自己喜爱的纸影人物,体验纸影操作技巧,深刻感受纸影戏的魅力和乐趣。
株洲攸县打铁水
攸县酒仙湖景区
打铁水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跨越了三百多年的历史。打铁水最神奇之处在于,技艺者能用手掌直接接触℃的铁水打出铁花,铁水抛到空中时就像天女散花、泼金撒银,在漆黑的夜空中尤为绚烂。
在酒仙湖景区这里,每逢特殊日子,景区就会安排打铁水表演。在夜里看着铁水似烟花般绽放,在绚丽的花火中度过最美的一夜,一定会留下不少的美好回忆吧。
衡阳古法造纸、衡州花鼓戏
耒阳蔡伦纪念园
公元年,蔡伦利用树皮、麻头、旧渔网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张植物纤维纸,人类的文明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而耒阳古法造纸技艺源于蔡伦亲授,是对蔡伦古法造纸技艺完整系统的继承,距今已有余年的历史,堪称蔡伦古法造纸技艺的“活化石”。千百年来,耒阳生产的手工造纸以其产品的多样性服务于社会诸多领域,曾经为耒阳、湖湘乃至中华文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蔡伦纪念园占地亩,是纪念伟大的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重要场所,3A级旅游景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多游人慕名来此地「寻访蔡伦故里,领略纸史文化」。
蔡伦古法造纸传习所建在蔡伦纪念园内,是蔡伦古法造纸技艺的重要展示传习基地。在这里,游客们可以“面对面”近距离观摩传承人古法造纸全过程,感受传承千秋的匠心技艺,还可以亲自动手体验抄纸的神奇魅力,制作一张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手工花草纸。
松麓街非遗展示基地
衡州花鼓戏是在湘南一带民间小曲与歌曲艺术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衡阳当地灯会、采茶、傩舞等逐渐发展而来的民间戏曲剧种之一。
都说“日登南岳山,夜逛松麓街”,要想深入感受衡州花鼓戏的魅力,又怎么能不来入夜后的松麓街呢?在松麓街非遗基地的小剧场中,不仅能观赏到传统的花鼓戏表演,还能了解不少的衡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呢!
郴州安仁米塑
稻田公园
每逢元宵节,郴州市民便会聚在一起享用安仁米塑。这一份份造型精致、小巧可爱的米糕,是郴州安仁可以吃的传统工艺美术品。
将上等的早稻籼米经过将少量过筛的米粉加水蒸熟,然后与干米粉加水混合反复搓而制成粉胚,然后将粉团捏塑成各种动物或植物形状,再用中草药制成的颜料上色点缀,既好看又美味。
郴州安仁的稻田公园曾举办过多次大型宣传活动,大力推介安仁独有的“米塑、抖辣椒、草药炖猪脚”等农耕饮食习俗。如果不是元宵时节来郴州旅游,却又想试试美味又精致的安仁米塑,来稻田公园就对啦!
永州女书
江永女书生态博物馆
永州江永的女书生态博物馆,是了解女书文化的最佳去处。
与其他的博物馆不同,江永女书博物馆是一座没有围墙的“活体”博物馆,也叫女书园。博物馆采用仿明清的湘南民居风格,以原生态的方式展示女书文化。走过石桥,穿过古巷,走进这充满历史感的神秘瑶寨,便可以亲身感受女书文化的魅力。
女书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一种习俗。女书生态博物馆组织了很多活动让游客们可以深度体验江永特色的女书习俗文化。除了通过图文、音频等生动详细的资料了解女书文化,更是可以亲身跟随女书老师学着写几个女书文字,读几句女书方言,感受女书特有的文化内涵和韵味。
张家界仗鼓舞
桑植马合口梭子丘风情老街
仗鼓舞,是桑植白族男子手持仗鼓表演的一种男子集体舞蹈。在湖南省桑植县的民俗活动中都能见到。表演者在锣、鼓、钹的伴奏下,应节起舞,围观者也可即兴参加,没有仗鼓就拿木棒,烟杆等器物随之起舞。舞至情浓时,观众不断发出“哦吼”声助兴,场面非常热烈。
想要感受最纯正的白族风情与仗鼓舞热情,桑植县马合口白族乡梭子丘村的白族风情老街绝对是不可错过的“打卡点”。这里是全国第二大白族聚居区,至今仍保留着跳仗鼓舞、唱傩愿戏、游神等白族完整传统习俗,必定能让你感受到最纯正最热情的白族仗鼓舞。
怀化花瑶文化
山背花瑶梯田景区
山背花瑶梯田景区是一个美丽的花瑶山寨,是我国海拔最高的梯田之一。它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梯田就有多高,从海拔多米一直铺展到多米的高山上,集中连片纵横15华里,为国内罕见。
给花瑶梯田增色添美的,还有古风淳朴的花瑶文化。花瑶诸多的奇风异俗,构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风情画。他们的打泥巴订婚、顿屁股、强吻和炒茅壳栗等婚礼习俗,新奇、圣洁、浪漫、疯狂和怪诞,这是一支至今依旧保持最原始生态的民族,这种疯狂而怪诞的婚礼习俗再现了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代的遗风。
花瑶没有文字,挑花便成为记载该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花瑶挑花全凭瑶族妇女一双慧眼和巧手,循土布的经纬进行徒手操作。古朴、独特、精致、艳丽,极富文化内涵,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件作品都是唯一,极具收藏价值。
娄底梅山武术
王爷山
“关云长的大刀,赵子龙的马,长沙的把戏,王爷山的打。”古谚里的王爷山,便是梅山武术的发源地。这是中国武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脉。
娄底新化古称“梅山”,山高林深,“旧不与中国通”。在漫长的与野兽搏斗和对抗外族入侵的岁月中,梅山先民逐渐形成了实战性强的军事格杀型梅山武术。
起初,梅山人习武是为了防身自卫。到了20世纪末期,梅山武术由格杀型转到了娱乐型。梅山武术的保护传承推动了全面健身和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新化县被国家体委授予新化县“全国武术之乡”称号。
来娄底新化,探寻梅山武术绝学,尽情感受那份武林快意,慠意江湖。
邵阳滩头木版年画
隆回滩头古镇
滩头木版年画是湖南唯一传统木板手工印年画,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产地在被誉为“全国七十二古镇之一”的邵阳隆回滩头镇。
滩头年画最后一代传人高腊梅创作了29个年画版本,其中有一版本《老鼠娶亲》,因为鲁迅在《朝花夕拾》中盛赞其“可爱极了”,被世人广泛认识。
滩头木版年画的可贵之处在于和当地的风土人情水乳交融,不可分割。从手工造纸到年画成品都在同一地方,这在全国年画制作中都极为罕见。它以当地楠竹制成的土纸,刷上特有的石浆泥,用当地梨木刻制的印版,连颜料都必须用当地清澈的溪水调制,缺一不可。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亲临邵阳一观呀!
湘西土家族民风民俗
芙蓉镇
来过大湘西旅游的朋友,大多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被一群头戴银饰、身着民族服饰的苗女或土家姑娘围住,豆蔻年华,环佩叮当,边唱边劝,要客人对歌,对不上的罚酒三碗;对上了,奖酒三碗。这,就是湘西古老的习俗“拦门酒”!
芙蓉镇自古以来便是土家族人聚居之地,不论是曲折幽深的大街小巷,还是临水依依的土家吊脚木楼,以及青石板铺就的五里长街,还是祭祀祖先的“摆手堂”,最具土家族民族特色及古老风俗的舞蹈的“摆手舞”,避暑消夏的“土王行宫”,处处都透析着淳厚古朴的土家族民风民俗。
好看、好吃又好玩的“芙蓉镇”,你还不心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749.html